close

企業從成立之初的篳路藍縷,到擴張時期的全員奮鬥,一路走來,曾經有跌跌撞撞的傷痕,也有歡笑成長的過程。本報將報導最近生日的企業,見證他們的轉折與甘苦。
大潤發量販店近年在大陸大放異采,他們成功崛起傳奇過程,成為最具指標的大陸通路概念公司。15年前,大潤發在桃園平鎮成立第一家店,一路走來,以「價格破壞者」的角色,打造出兩岸最亮麗的通路王國。
國內量販業群雄爭霸,本土與外商品牌競爭激烈,大潤發並不是台灣第一家量販店,也不是店數規模最大的通路,身為市場老二,秉持著價格破壞者的經營之道,在消費者心中建立低價形象長達15年。
大潤發在今(23)日滿15歲,現任總經理徐顥祐將率領公司中高階主管約15人,清晨6點從大潤發第一家店桃園平鎮店出發,騎著腳踏車橫跨桃園、新竹,最後抵達去年剛開幕的苗栗頭份店,全程共60公里,15人將從第一家到最後一家店,大潤發要讓公司員工體驗15年來走過的點點滴滴。
大潤發成立於1996年,當年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決定跨足量販市場,將紡織廠土地透過經營賣場活化資產。由集團內潤泰紡織、潤泰建設合資成立「大潤發流通事業公司」,規劃資本額3億元,潤紡(現在為潤泰全)與潤建(現在潤泰新)各持股四成。
大潤發流通事業公司成立半年後,大潤發量販店第一家店開幕,落腳母公司潤泰紡織在桃園縣的平鎮廠,4,000坪土地蓋成兩層樓的大型量販店,還規畫上千個免費停車位,開幕時不但給當時在桃園獨大的萬客隆極大壓力,甚至連家樂福也緊盯這家新起的後輩。
當時,台灣量販店業兩大通路為萬客隆、家樂福,萬客隆是由豐群集團、荷商SHV集團與泰國卜蜂集團引進;家樂福則是統一集團與法商家樂福合資,當時兩大品牌在台灣呼風喚雨,兩個品牌年產值超過500億元。
萬客隆進台灣時,曾掀起一陣旋風,採收費會員制,大包裝低價策略,成為零售市場最犀利的價格破壞者,也因此每到假日萬客隆總是看著長長的車陣,許多人都得要靠著關係才能達到得來不易的會員卡。
大潤發身為後進者,深知這場仗不好打,因此決定採取價格戰,殺出一條血路,當時大潤發的策略就是要在價格上,讓同業望塵莫及,因此低價也是當時大潤發的「潛規則」。
大潤發主管回憶起,當年平鎮店開店初期,一條250元的長壽菸,大潤發硬是殺到218元,部分商品售價還低於萬客隆印花促銷商品,這類低價動作不斷,讓萬客隆、家樂反應不及,這場戰役,讓大潤發一戰成名,宣傳效果也十足,成功打出一片天。
大潤發解析成功關鍵,在於本土企業與外商最大的不同是組織規模小、對市場需求能及時反應,因此商品降價速度比起萬客隆、家樂福更快,尤其是彈性跟價策略,更打得同業措手不及。而且,大潤發規模小,野心卻很大,公司成立第二年,也就是1997年,前進大陸,成立上海大潤發股份有限公司,並在上海開出第一家店,是國內零售通路中最早布局大陸市場的量販業者,提早卡位的動作,也是讓大潤發現在能在大陸稱霸的關鍵之一。
大潤發一邊打價格戰、一邊開店,甚至還透過併購擴大市占率。1998年潤泰集團旗下潤泰建設以總金額17.6億元購買亞太投資公司持有的亞太量販店七成的股份。
這項併購案不但是當時量販業界最大,大潤發店數規模也一口氣增為八家,首次超越萬客隆,靠著靈活的擴張策略,短短兩年多,大潤發就成為僅次於家樂福的第二大連鎖品牌,也成為本土量販業龍頭。
大潤發一路走來,也並非一帆風順,最大的挫折即發生在大陸市場。當時潤泰集團積極布局兩岸量販市場,重心逐漸轉移至大陸,資本支出擴大,卻沒想到大陸的量販事業部沒有台灣這麼容易起步,經銷型態與台灣大不相同,完全不能複製台灣經驗,讓大潤發遇上不少困難,急需資金奧援。
所幸2000年法國第二大量販業者Auchan(歐尚)相中大潤發在兩岸經營實力,以每股76.9元價格買入大潤發67%股權,總交易金額31億元,雙方策略結盟,朝向國際化、大型化發展,也讓大潤發有充足的銀彈在大陸開疆闢土。
目前大潤發全台有26家店,據點橫跨北、中、南、東,穩座國內量販第二,潤泰集團持有三成,法商歐尚持有七成。中國大潤發則已突破150 家大關,持股和台灣正好相反,今年將與歐尚合併在香港上市,從無到有,大潤發花了十五年,打造量販店傳奇故事。
●大潤發企業標誌以人為本的企業經神為整體企業經營理念之核心,標誌中心反白即為人形,代表人是大潤發所有關懷與服務的對象。落實公司「以人為本、以客為尊」的經營理念。
基於永續發展理念、及保護環境的決心,堅持給予所有顧客更優質的生活方式。

<摘錄經濟>  2011/05/23

未上市股票相關資訊查詢~未上市股價諮詢~未上市相關服務

電洽0987-454380&小姐~誠摯為您服務

若有【未上市】的資訊提供或交流,歡迎您來電指教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