汎銓科技今年光電展將針對IC、LED、 LCD、PV等各種固態元件之材料結構、成份分析及定點失效分析,展示具體化的解決方案,攤位在南港館L306號。
汎銓服務的LED業包括磊晶及封裝廠。驗證工程處處長廖永順表示,LED注重光效的一致性,但由於磊晶機或製程參數等因素,在不同腔體(Chamber),或不同批次(Batch)產品間,常產生色溫及亮度差異。透過磊晶層微結構的材料分析,精確比較Chamber to Chamber、Batch to Batch、片與片及每顆晶粒間的些微變化,提供客戶改善的科學依據,改善製程參數,減少磊晶機台的差異性,提升產品良率。
微縮線寬是降低IC成本與提高IC效能的必要手段,以DRAM為例,由90nm改為65nm,除了加快運算速度外,面積省一半,成本也可降低。半導體產業的線寬微縮,需要研發新的製程技術與設計,因此提升對材料分析及電路修補的需求。
以先進技術 提高定位精度
例如,為求省電及延長待時間,手機IC對於漏電流的要求極嚴苛,線寬微縮到28nm時,漏電流的挑戰就更高了,定位與觀察造成漏電流的物理原因,是業者普遍的難處。汎銓以先進的OBIRCH數位Lock -in技術來提高缺陷定位的精準度,以成熟的TEM(穿透式電子顯微鏡)技術解析失效點的結構,成份,協助IC設計公司及晶圓廠開發新設計與改善製程。
工程服務處處長周學良指出,國際半導體大廠已準備量產22奈米製程,最新的電晶體製程技術也由2D進入3D製造,可提供速度更快且更省電的電晶體。台灣半導體業也將於第三季後量產28nm,此趨勢將引導所有IC設計公司採用更先進的製程。
製程越先進材料及故障分析難度越高,汎銓的TEM(穿透式電子顯微鏡)分析技術可達20nm製程需求水準,超前同業;擁有最高SEM(掃描式電子顯微鏡)解析度(0.9nm@1KV)之DB FIB(雙粒子束聚焦式離子束顯微切割儀),亦超越同業,符合先進製程分析需求。
SEM技術 滿足20nm分析需求
SEM分析技術亦可提供客戶20nm以下製程分析需求,以最先進的低角度背像電子(LaBe)影像技術,可供超低電壓之材料表面對比。 SEM成分分析(EDS)亦提供先進設備提高的Mapping速度與解析度,達次微米水準(小於1um),在電性故障分析則增加OBIRCH最先進的數位Lock -in技術來提高缺陷定位的精準度。
銅打線大量應用於IC封裝,也帶動製程分析需求。汎銓為IC封裝大廠建立分析平台,提升產品可靠度及良率,並自行研發鐳射開槽機,開蓋1萬顆的良率高達99.5%,除了自用,也獲封裝廠訂購。
廖永順表示,若以40nm為分析驗證服務業分野,40nm以上的分析驗證服務市場大致為供需平衡,40nm以下則供不應求,為汎銓專精及主攻的市場。迎接半導體邁入18吋及20奈米全新世代,汎銓已做好充份的準備。
汎銓電話(03)666-3298,網址:http:// www.msscorps.com

<摘錄經濟> 2011/06/14

未上市股票相關資訊查詢~未上市股價諮詢~未上市相關服務

電洽0987-454380&小姐~誠摯為您服務

若有【未上市】的資訊提供或交流,歡迎您來電指教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